□张娟娟
《食南之徒》是马伯庸的长篇历史悬疑小说,主要讲述一个贪吃的汉朝使者唐蒙,来到美食天堂南越国,靠美食破案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隐藏在味蕾中的情感。
味蕾中藏着对故乡的思念。南越武王赵佗在岭南生活了多年,依然对记忆里家乡食物的味道念念不忘。在老年时,每天要喝一碗壶枣睡菜粥才能安睡,甚至大费周章从千里之外的家乡运回壶枣树苗,种植在气候并不适合其生长的岭南,在枣林内盖起土炕屋舍造出一片家乡景象。用唐蒙的话说:“这粥对南越国其他所有人,只是一罐粥,对武王来说,却是仅存的慰藉。他夜夜食粥,是因为日日内心都孤独至极,希冀能从这粥里,找回一点点家乡的记忆。”这碗平平无奇的壶枣粥,映照出的是一个离家多年的老者,对家乡深深思念和独在异乡的孤独。
味蕾中藏着对亲人的挂念。甘蔗的父亲卓长生,原来在南越国做生意,后因“转运策”被驱逐,导致与妻子的分离,卓长生与甘蔗母女唯一的联络就是蜀枸酱。卓长生一生隐居在珠水另一头,潜心特制美味枸酱,定期寄送给妻女,即使在生命最后,仍不忘嘱咐徒弟,要确保枸酱的制作与供应不绝,给远方的女儿一份生活保障。这寄送了16年的一罐罐枸酱连接了甘蔗一家人的心,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承载了无尽的挂念和爱。
味蕾中藏着对朋友的承诺。唐蒙与甘蔗的友情,因美食而结缘,更因彼此的承诺而深厚。甘蔗去狱中探望唐蒙,给他带去裹蒸糕;在唐蒙生病时,不顾一切地为他拧出青蒿汁;唐蒙跨越千山万水为甘蔗寻到蜀枸酱的出处,带回她父亲的消息,这些在味蕾的触动下的一个个举动背后,是对友情的珍视、对承诺的信守。这份藏在味蕾中的情感,是友谊中最温暖的光芒。
天下至真者,莫过于食物,每个人在食物面前都会被唤起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正如书中所说:“镜子能映照出人的面目,食物能映照出人的心情。”食物不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它更可以窥见人最真实的情感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