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19日
第A006版:书香荆外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列车载着一车子梦

——赏读王恩荣的诗作《列车卧铺》

  口 李汉超

  诗人王恩荣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写诗评诗,还一边殚精竭虑编发微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却也乐在其中。在不遗余力推出数以万计好诗的同时,他也在竭尽全力为读者捧出好诗。

  我曾在《草堂》杂志2021年第11卷上读到过他的诗歌《列车卧铺》,至今还依稀记得他描绘的人在旅途中的情景:“卧铺挤在行走的铁匣子里/鼾声此起彼伏/仿佛拥挤的不是床铺/而是梦//夜深了,人都停止走动/卧厢内鼾声如雷/仿佛不是人在做梦/是车在做梦//列车不停地穿梭在深夜/人已经不知道自 己在旅途/这时,列车载着向前的仿佛不是人/而是一车子梦”。

  在当代诗坛中,王恩荣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赢得广泛关注。他的诗歌往往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列车卧铺》便是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思的佳作。

  首先,从题目“列车卧铺”来看,诗人选取了一个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场景作为创作背景。列车卧铺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现场,它既是身体休息的场所,也是心灵漂泊的见证。这一选择不仅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也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诗歌的开篇,“卧铺挤在行走的铁匣子里”,诗人用“铁匣子”来形容列车,既形象地描绘了列车的坚固与封闭,又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束缚。紧接着,“鼾声此起彼伏”,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卧铺上的乘客们。这些鼾声不仅是他们身体疲惫的写照,更是内心世界的某种反映——或许是对未来的憧憬,对过去的回忆,或是对现实的逃避。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元素,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加立体、生动。

  随着诗歌的深入,“仿佛拥挤的不是床铺/而是梦”,诗人笔锋一转,将原本具象的床铺与抽象的梦境相联系,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联系不仅揭示了人们在旅途中对梦想的追求与渴望,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只能在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与自由。

  接下来,“夜深了,人都停止走动/卧厢内鼾声如雷”,诗人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卧铺内的喧嚣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深化了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在这样的环境下,“仿佛不是人在做梦/是车在做梦”,诗人再次运用巧妙的比喻,将车与人、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以及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无奈与迷茫。

  最后,“列车不停地穿梭在深夜/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在旅途”,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列车的行进与人的状态。列车的穿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而人的迷茫则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迷失与困惑。在这里,“这时,列车载着向前的仿佛不是人/而是一车子梦”一句,从人到梦,由实向虚,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这最后一个“梦”,已经自然而然演变成“梦想”了。它提醒我们,人不能没有梦想,但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

  《列车卧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思的优秀诗歌。诗人王恩荣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景转化为了一首富含深意的艺术作品。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们在旅途中的疲惫与迷茫,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诗人王恩荣对诗歌有自己的追求,富有经典意识。他认为一首好诗是诗心与自然的美妙相遇,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并经过审美转化完成诗篇。他的诗歌主要采用白描叙事与冷抒情,深入日常生活现场,力求在客观叙述与诗性阐发之间寻求平衡。他善于捕捉日常中的独特意象,进行递进式发掘,并赋予表现对象以新颖意义。他的诗作语言简洁朴实且富有蕴涵,隐含慈悲向善的禅意,具有启迪人心的意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