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24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点亮银河的星光

——读李志斌新书《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人生》有感

  □ 乔欢

  捧读作家李志斌新书《一样的烟火 不一样的人生》,我感慨万千。几年前,我通过紫薇平台偶然“认识”了作者,知道他是一位勤勉的作家,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发于大报大刊,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他竟积累了如此多的佳作。“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这部底蕴厚重、包容万象的散文集,正如点亮银河的一道星光,照亮了你我,照亮了宇宙万物。

  李志斌是山西长治人,长治距离我的第二故乡河南洛阳只有200公里,这使得他的书写常令我感到熟悉和亲切。比如打铁花,这项在河南、山西广受欢迎的民俗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也是作者不可磨灭的乡土记忆。

  书的开篇便是《最忆正月“铁梨花”》:“正月十四这一天,村里的人们会用打‘铁梨花’的方式庆祝节日。”“铁水立即被弹向梨树,随着铁水迸出,铁水瞬间与梨树的枝干相碰撞,顿时呈现出朵朵艳丽的红花,铁花也随着汉子们的节奏此起彼伏,孩子们在铁花的映衬下露出欢快的笑脸,空旷的田野顿时充满呐喊声和欢笑声。”荫城古镇位于山西长治上党区,有千年冶炼铁器的历史,被誉为“千年铁府,万里荫城”,《铁树银花耀荫城》讲述了打铁花风俗的民间传承,竟令这个千年古镇焕发出青春和活力,焕发出动人的新时代璀璨光华。

  作者饱蘸深情的笔墨,写遍了春夏秋冬。在他的笔下,《人间最美是春光》:“窗台外,一群鸽子在暖阳里上下翻飞、咕咕叫着;窗台里的我,一杯茶、一卷书、一把躺椅、几盆绿植、一室阳光。”在他的笔下,《半夏》的乡下小院,清凉惬意,瓜果飘香;秋天可思悟,可捡拾,《每一片落叶都有故事》;冬天大雪纷飞,《雪中的塔松》挺且直,“像身披绿色盔甲的勇士,列队接受着严冬的考验”。

  故乡,是最令作者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的沟沟坎坎、坡坡岸岸,都写满了他成长的故事。16岁那年,李志斌第一次离开山西长治的故乡,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某小镇参军;31岁那年,他转业回故乡,又听到了久违的乡音,见到了童年的玩伴,就连村庄的炊烟都一切如昨……他感慨《故乡从未远去》,故乡就在身边。

  提起故乡,他有说不完的人和事,写不尽的思念和回忆。《窑洞里的童年》《儿时的菜窖》《母亲的土地情缘》《跟着奶奶采冬花》《老井情深》等篇章乡愁氤氲,引人入胜;《姥姥家门前的香椿树》《就馋老家那碗猪汤》《榆皮饸饹面里的乡愁》等篇章,则将故乡美食的诱人风味描摹得形色俱备,令人垂涎三尺。

  军人的心中都珍藏着两个故乡,第一个故乡是出生的地方,第二个故乡是参军的地方。作者同样忘不了从军15年的第二故乡,《绿色军营常入梦》《唱支军歌庆“八一”》写满了他对第二故乡的思念。转业多年后,他和战友们相约《探访第二故乡》:“很快我们就到了原来尚文龙所在的营区。尚文龙当时是修理连连长,他和爱人唐莉也是这期间结的婚。修理连的房子还保留着,不过已人去楼空。阵阵香气飘过。我们这才发现了满院的桂花树,闻着桂花香,不由地想起清照的诗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文龙说这此树都是他当年带着连队战士上山挖来种下的,比起原来粗壮了不少。我们感慨,树是有灵性的,它用独有的香味迎接着主人的到来。”文字淡而香,真情弥漫,令人回味。

  如今,他的儿子也是一名军人,在大学毕业后带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光荣地加入火箭军方阵。儿子参军五年没有回家过年,对此,他既心疼儿子,又感到骄傲和自豪,《穿军装的全家福》写出了两代军人的接力,没有无私报效祖国的军人,哪会有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人生》收录了李志斌的81篇散文,囊括了故乡风物、军旅生活、闲暇情趣、人生哲学等篇章,看似寻常烟火,朴实无华,细品却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李志斌当过兵、扛过锄,下基层当过干部,如今他执起笔来,倾情书写不一样的人生。他的这部作品仿佛一道星光,照亮了身边的人,点亮了你我他,渐渐的,星光漫延,一闪一闪地,亮成了一片,照亮了遥遥银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