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群
上周末,我观看同事推荐的电影《戏台》。民国戏班的锣鼓声里,本是角儿们亮嗓展艺的方寸地,却闯进个对京剧一窍不通的洪大帅。他凭权势要让送包子的小伙计顶替名角登台,还随口改唱腔、乱点戏码,好好一场戏,愣是搅成了让人笑不出的荒诞剧。散场时暮色渐浓,影片里那夸张的冲突,却像颗石子落进心里——这何尝不是现实里某些场景的缩影?
陈佩斯导演的巧思,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里。开篇那水袖翻飞的身段、字正腔圆的唱腔,连戏台角落的雕花都是讲究的,一下子把人拽进京剧艺术的肌理里,每个细节都透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敬畏。可洪大帅一出场,这份敬畏就被权力的蛮横撞得七零八落。他不懂戏,却偏要指点江山,看似喜剧的桥段里,藏着的是权力对专业的轻慢,更是对“术业有专攻”的无视。
这般碰撞,类似情形在医疗领域同样上演。就像今年4月引发热议的那位规培医生,本是跨学科培养的尝试,却在资格造假、论文抄袭里失了方向,连规培年限都能偏离规则。外人看是个人失德,细想却藏着更深的叩问:当权力或资源悄悄绕过专业门槛,那些本该守护规则的环节,是不是也少了份坚守? 专业领域的规矩,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无数人用经验筑起的防线,一旦被权力轻易推开,伤的何止是公平,更是大众对“专业”二字的信任。
其实,专业与权力本不该是对立面。就像戏班里的角儿,十年功才熬出台上一分钟,这是专业的分量;而权力若能化作护持的力量,让戏台不被搅扰、让规矩不被架空,才是真正的智慧。就像那位洪大帅,若肯收起指点的手,静静听一场完整的戏,何尝不是两全其美?
说到底,破解之道或许藏在“敬畏”二字里。权力者多一分对专业的尊重,明白“隔行如隔山”的深意;专业者守得住初心,让规则不被人情左右;而制度呢,就做那道透明的防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专业在规则里生长。
走出影院时,晚风里还飘着戏文的余韵。《戏台》用一场闹剧提醒我们:专业的尊严,需要权力的清醒来守护;而权力的价值,正在于让每个领域的“角儿”都能安心登台,演好自己的本分。这大概就是一部好作品的力量——笑着笑着,就懂了该如何珍惜那些藏在规矩里的智慧,如何让每个领域都能“各安其位,各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