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旭初
散文集《初心如磐》共分为“守初心”“山河行”“情意长”三个篇章,60篇文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作者黄华清对警察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间真情的细腻感悟。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将警察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坚守、关于奉献的史诗。
除了对警察生活的真实描绘外,《初心如磐》还融入了黄华清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作者在书中不仅记录了警察的工作与生活,更通过他们的经历与故事,引出了对信仰、对坚守、对奉献的深刻思考。他让读者看到,警察这一职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勇于面对危险和挑战,更在于他们始终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誓言。这种精神力量,正是《初心如磐》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警营文学的璀璨星空中,黄华清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他以散文为媒介,在文学的天地里耕耘出一片充满魅力与温情的天地。正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说:“作家要‘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他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黄华清在散文创作中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他致力于为他人完成一个有爱、有温度、有希望、有历史感的世界,而他的多篇作品如《梦留灵山》《家住鄱阳湖边》《赴你一面之约》以及《青春无悔献忠诚》《风雨兼程葆初心》等,恰似一扇扇通往这个美好世界的大门。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那种由一个点或面自然铺展开来的独特叙事魅力,这也是他高明之处。以《梦留灵山》为例,或许只是从一个关于灵山的梦境开始,这个小小的“点”,却能延伸出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对往昔岁月的缅怀等丰富的情感与故事。他像是一位巧手的工匠,以这个点为源头,精心布局,将与之相关的各种元素,如当地的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等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而充满感染力的画面,仿佛带着读者一同走进那片有灵韵的山川大地,在灵山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静谧与美好。
再看《家住鄱阳湖边》,这无疑是以鄱阳湖这个特定的地域为面展开创作的成功范例。他并没有单纯地描写鄱阳湖的湖光山色,而是深入挖掘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故事。从湖边人家的日常生活到世代相传的文化习俗,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到时代变迁下鄱阳湖边人们生活的悄然改变,他用独特的笔触将这些丰富的元素融合起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鄱阳湖的文字描绘,更是一个鲜活的、有爱的、充满希望与历史感的湖边世界。在这里,有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情感传承,有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生命智慧,亦有面对新时代挑战时人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初心如磐》的第三辑更是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读者深入其中。这一辑里,《娘的目光》《老爹进城》等作品,宛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让我们在平凡的故事与真挚的情感中,看到作者开阔的“眼界”和高远的“境界”。
《娘的目光》和《老爹进城》都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作品,它们以家庭中的亲情关系为切入点。在《娘的目光》中,娘的目光仿佛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蕴含着无尽的关怀、慈爱与期望。作者通过对娘的目光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我们仿佛能看到,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下,娘的目光如影随形。当孩子蹒跚学步时,那目光里有鼓励与担忧;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那目光里有欣慰与骄傲;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那目光里有安慰与支持。这种目光的描写,不仅仅是对一个母亲情感的刻画,更是对一种无形而伟大力量的展现。从这里,我们能读出作者敏锐的“眼界”,他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如此细微却又极具感染力的细节,并且运用文字将这种目光的力量传递给读者。
同样,《老爹进城》也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展开叙事。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老爹进城这一情节反映了老一辈人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碰撞与融合。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描绘出老爹在新环境中的种种不适应,从对城市高楼大厦的陌生到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不解,再到在儿女家中表现出的憨厚与质朴。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亲情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作者通过对老爹进城的所见所闻的叙述,反映出城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展现出他广阔的社会视野,这便是作者“眼界”的又一体现。
巴金说:“真正的散文是亲切的,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它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去装饰,就像一个人不需要用艳丽的衣服来标明自己的美丽一样。”《初心如磐》是一部充满深情与哲思且真实的作品,它以警察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通过真实而多维的刻画,展现了初心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