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兆燕
我的人生,是被妈妈的“里子哲学”缝补起来的,她没读过多少书,智慧却都藏在那些朴素的碎碎念里。
小时候,我的棉布裙在疯玩时划开一道大口子,妈妈没责备,拿出针线盒,将裙子在腿上铺平,拇指按定,针尖一挑一压,裂口便合拢了。妈妈笑着展示给我看:“傻孩子,衣服破了咱就缝。”我却盯着补过的针脚不自在,感觉就像一道疤痕趴在裙子上,委屈地撅起了嘴:“补了就丑了,我不穿。”妈妈便捻起一根红线,在缝补处绣上了朵歪歪扭扭的小梅花。“不丑了吧? 关键这料子好,穿着舒服。”看我破涕为笑,她又补充道:“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咱蒸的包子好不好吃,得看里头的肉馅儿香不香,谁没事老盯着那褶子看?”那朵小梅花,像滚烫的印章烙在了我心上,让我第一次懂得,真正的富足,藏在朴素的里子里。
筹备婚礼时,我们还窝在小小的出租屋,亲戚们的闲话,让我在一个傍晚彻底崩溃,哭着给妈妈拨了电话。等我语无伦次哭诉完,她才慢慢地问:“小汪那孩子,人实在吗? 能护着你、担事儿吗?”我带着哭腔,坚定地回了一个:“嗯。”妈的语气一下子就稳了:“那就行。穷没根,富没苗。咱不图房子车子,只要他人好,俩人奔着一个方向使劲,啥日子过不起来。”后来,我的抱怨总被她精准地打断。我说家务忙,她不问累不累,只问:“他搭把手吗?”我诉苦拌了嘴,她不问谁对谁错,只追问:“他肯先低头吗?”妈妈用这些细碎的追问,反复掂量我选的“肉馅”是不是实的、热的。她的碎碎念,无关物质,却帮我把住了婚姻最本真的模样——一颗能焐热岁月的人心。
有阵子工作很累,我陪妈妈择韭菜时,忍不住倒起了苦水,还羡慕起别人不工作的清闲。妈妈安静地听着,指尖在绿叶间翻飞。等我倾诉完,她才把理好的一小撮韭菜往案板上一磕,看着我说:“手上有活儿,心里头才不慌哩。”妈妈又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儿:“这福气是自个儿挣的,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手心朝上的日子,不好过。”那几句朴实的话,像她手中理得分明的韭菜,一下子戳进我心里。我忽然明白,妈妈就是靠着这双永远“有活儿干”的手,撑起了我们家的安稳,也稳住了她自己的心。
如今,再也听不到妈妈的碎碎念了,但她碎碎念中的箴言,早已织进了我的生命里,成了我的里子,朴素而坚韧,足以抵御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