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5版:文学副刊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学副刊

赶夏雀


  □ 朱育才

  夏雀,我仔细查找了几本辞书,也百度了多次,却没有准确解释。按照儿时的记忆和老人的口口相授去理解,我所说的夏雀,大概是夏天到处觅食的麻雀之类的小鸟的统称吧?!

  我的少年时期正值大动乱,在校读书也就念念报纸,偶尔有老师从报刊上摘一些诗词作为读物,根本没有课本。多数时间参加本不该属于我们那个年龄应该承担的生产劳动(诸如“打界”、挖河等)。每年到了小满芒种之交,学校总要放上几天假,称为“农忙假”。“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值此小满芒种交替之际,刚抢插的早稻要管理,油菜要收割,小麦正在恣意地展示饱满的麦穗,半青半黄的迎风摇曳,黄灿灿的作低头沉思状,偶有青青葱葱的则昂扬向上。馋了的夏雀就趁人们农忙时偷食饱满的麦粒。那时,正是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一面埋头耕作虽然肥沃但收成并不丰硕的田地,一面还要学两报一刊社论,纠批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地富反坏右”,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些农作物了,任由那些馋嘴的雀儿去糟蹋这些庄稼。

  负责生产的小队长,知道了我们这些放农忙假在家无事可做、无书可读的顽皮少年娃儿们。于是,就安排我们每天去麦地里赶夏雀,我们接到任务欣喜得不得了。一来可以帮家里挣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工分,二来也可以有理由不完成老师布置的《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命题作文,最主要的是可以和村上的小伙伴们尽情玩耍。

  第二天天刚亮,整个村台的小伙伴早早就来到生产队禾场上集合。每人头戴一顶有沿或破了顶的草帽(斗笠),赤着脚,手里提着一把钝了口的铁锄(锹)和一根不太长的铁棍浩浩荡荡向麦地出发,一路上敲打铁锄的叮咚哐啷声打破了酣睡在晨曦里乡村的沉寂,湮没了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

  到了田间,年纪稍大一点的小卯叔给我们做了简单分组(小卯叔当时和我是同班,又是我们小队的路队长,辈分也比我们几个都长一辈,分工自然就由他了)。接下来,我们按着分组轮流在田间一字排开,从田沟厢的南头走向北头,再从北头向南头返回,一边很有劲的用手中铁棍敲打钝了口的铁锄,吓跑那些偷食麦粒的馋嘴雀儿们。

  几遍过后便不再新鲜,于是就猫在田间麦垄里异想天开地寻起兔子来。也真巧,我们狠命地敲打铁锄,赶跑了雀儿,也惊呆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兔崽子。当我猫着腰走向田间一块茂密的麦子,眼前突然一亮,一条晶亮的弧线划过双眼,定睛看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麻灰色小兔正惊恐地蜷缩在那里,似乎有些发抖。我蹑脚过去,两只手一起罩下,逮了个正着。于是,我便大声呼朋唤友:我逮着兔子啦! 一下子,所有伙伴从田间的四面八方向我涌来,踩踏了麦秸,惊起了那些全身灰白、嘴红尾翘、满肚金黄的雀儿们。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霎时间,头顶的天空一片斑斓……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