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理论 PDF版下载

版面: 理论

荆州市弘扬楚文化路径探讨


  □ 汪美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发展和弘扬荆楚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提升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楚文化对于荆州来说,是一张面向世界的名片。荆州市着力盘活楚文化资源,举办首届楚文化节,讲好新时代“荆州故事”,强化荆楚文化标志、品牌、空间符号,推广以楚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历史文化,打造历久弥新的文化品牌,推动楚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传承、在创新中传承,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实践。

  近些年来,荆州市着力弘扬楚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相对单一。荆州弘扬楚文化主要依靠讲座、博物馆、园博园、展览会等形式,侧重于文化项目内容的分析和基本的展示,城市建设中楚文化元素的体现、旅游产业中楚文化的转化利用等还不够。

  二是社会参与率低。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是当今荆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但对楚文化内核力挖掘不够,不少市民认为楚文化历史久远且高深莫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界对荆楚文化的认识。新媒体数字化时代,公众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等传播形式,部分楚文化传播形式已不适合当代人口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楚文化的传播发展。

  三是学术研究范围有待扩大。目前荆州本地层面对于楚文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创作、文旅产业发展、考古探究、产品设计等方面,主要是对楚文化的本质和意义、产业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荆楚文化资源的具体转化途径缺乏一定程度的探索,不利于形成保护、研究、弘扬楚文化的整体合力。

  四是楚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促进文旅产业的壮大,其发展核心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珍宝,若能对游客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便能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的繁荣。荆州以楚文化为内核的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文章做得还不够,有很大发展空间。

  楚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常新的,更是充满朝气的。荆州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研究和挖掘楚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让楚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焕发楚文化时代风采。

  一是加强深度普查,深挖楚文化资源。定期加强我市楚文化资源排查工作,全面分析楚文化在荆州的区域性鲜明特色,实行楚文化资源的造册建档。同时,重视对荆州楚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研究,确保楚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得到有效传承。联合在荆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楚文化研究人才,确立一批跟进时代的创新性楚文化课题项目,推出有见地、能实施的学术成果。

  二是丰富传播形式,创新盘活楚文化。通过新颖的数字科技将大众的提议和文化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实现创新表达。短视频行业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荆州要寻找楚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的契合点,提高文化传播力,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地区文化建设的助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是打造重点项目,推出独特品牌。深度挖掘本地独具一格的楚文化资源,塑造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开发流行的文创产品、游戏。例如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纪南城为背景设置游戏,故事情节围绕荆州展开,串起一系列地名、人名,让玩家可以选择历史人物来进行游戏,这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增进对荆州历史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与景点文化相结合,开发一些具有荆州传统工艺特色的工艺品、日用品,这些承载了荆州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就是荆州“可以带走的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利用楚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契合点,用文化资源丰富街区业态,以楚文化景点所在地为中心,打造楚文化名镇名村。

  四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快促进楚文化资源的转换,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文旅部门筹谋规划、宣传部门综合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鼓励政策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楚文化品牌培育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对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创新性文化品牌,给予大力扶持,强化对楚文化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作者单位:荆州市委党校)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