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书香荆州 PDF版下载

版面: 书香荆州

回忆旧事诉亲情


  □ 王嘉煜

  《心安是归处》是作家琦君的一部散文集,她以细腻温婉的笔触回忆故乡旧事,诉说亲情与怀念。让我最感动的,并非那思乡的喃喃低语,而是她笔下大宅院中长工们的身影风貌。

  长工们是真实的,他们总是以最本然的姿态面对生活,不掺杂任何伪饰。农家晒谷子时盼着晴天,琦君问长工阿荣伯会不会下雨,阿荣伯便气呼呼地说:“不要多嘴,去跟你妈妈念《太阳经》去。”话虽直,却透着淳朴与实在。小时候,琦君常跟外公和阿荣伯去看戏,阿荣伯站在天井里,只为看得更清楚些,好随时挑错、喝倒彩,认真得可爱。信佛的阿荣伯还曾去教堂听课,到了捐铜板时却溜之大吉。他对生活的真心与热忱,于细节中生动呈现,宛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未经修饰的纯真。

  长工们是良善的,仿佛春日暖阳,温暖着周围的一切。有次,琦君拉着二太太的丫头阿玉玩,老长工长庚伯跑来喊阿玉回去。当阿玉吓得拔腿狂奔时,他连忙叮嘱:“小心点,别滑倒了。”随后还亲自提着热水壶送她上楼。处处都是对小辈的维护。聊起二太太身边的丫头们,他总是唏嘘:“哎,都是苦命的孩子。”还有阿标叔,当兵退伍后虽未成家,但省下的积蓄大多用来捐给教会,救济穷人。长庚伯的声声叮嘱和阿标叔的慷慨解囊,皆为善念使然。他们以质朴之善,诠释人间真情,暖人心扉。

  长工们虽身经苦力磨砺,却在细微处流露真情,宛如粗粝砂石中的璞玉。阿荣伯是琦君心中最疼爱她的人。他常叮嘱琦君:“母女连心。女儿哭,妈妈心疼;女儿不乖,妈妈心碎。”在村里孩子想跟琦君学认字时,他特意在守橘园的小屋里安排桌椅,供大家学习和玩耍。花匠阿标叔则专门为琦君的母亲设计了一盏独特的煤油灯,用细纱棉做灯芯,既省油又明亮,还装上铁丝网罩保护。阿荣伯的细心与阿标叔的巧思,宛如繁星,点亮了琦君平凡的日常。他们以粗粝的双手缔造生活的温暖,以质朴的心灵书写人生的诗篇,那光芒虽不耀眼,却在无声中抚慰人心,成为这世间最恒久的温存与感动。

  琦君笔下的这些长工,他们的真、善、美,宛如一幅幅温暖而生动的画卷,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虽身处平凡,却以朴实无华的品质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依然坚信美好的存在。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