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洪湖苏区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赤色俱乐部,中心市镇的俱乐部还设有图书馆、讲演所、戏台、阅报室、棋室。俱乐部规模有大有小,活动有多有少,是群众文化活动和娱乐的场地,也是政策法令和时事新闻的宣传阵地。谢觉哉在《回忆洪湖苏区》一文中写道:“俱乐部,这是洪湖苏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每个村、乡都有俱乐部(在部队叫列宁室),生产之余,在俱乐部里唱歌、讲故事、猜谜语……进行各种有益活动。” 唱歌是洪湖苏区群众最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苏维埃政府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开什么会,都要先唱歌,而且,还经常举行唱歌比赛:村村比、乡乡比,谁都不服输。洪湖苏区的新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歌词内容丰富、朴实,易学易唱,有强烈的号召力。周逸群在戎马倥偬中撰写了许多歌词,其中一首借用《苏武牧羊》小调,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工农,世界主人翁,我们的血汗,几乎要流尽。衣与食、住与行,我们所造成。权位与幸福,倒归寄生虫。世界创造者,反作穷罪人。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一律要铲平。”正如谢觉哉所说:“特别是唱新民歌,一传十、十传百,党的政策和鼓动口号通过新民歌很快地传到每个人的心里。” 新剧社是苏维埃政府倡导的一种演新戏的业余演出团体,要求各区建立一个新剧社(因某种原因,有的区未建立),每个剧社人员视情而定,开办费由政府津贴。新剧社根据斗争形势和当地实际,自编自演。有的剧本则由省、县文委会发给。如省文委编写的《活捉张辉瓒》,在峰口峰乐剧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场场座无虚席。不少领导干部,如周逸群、邓中夏、熊瑾玎(省文化教育部部长)乐于文艺创作和登台表演。此外,新剧社还上演不少传统剧目。 苏维埃政府在中心集镇设立演讲社,要求“每日须规定明了政治和了解‘主义’的同志演讲一次”。凡重大纪念日,如“二七惨案”“五一国际劳动节”“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广州暴动日”,苏区都要举行群众集会,散发宣传大纲,进行通俗演讲和化装演讲。化装演讲是根据演讲的内容,化装成不同的人,边讲边做动作,绘声绘色,听众十分踊跃。不少党政领导人亲自参加这种化装演讲,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就先后在峰口、沙口进行演讲。 苏区文艺工作者,还利用花鼓戏、三棒鼓、敲碟子、打莲花闹、道情、渔鼓、高跷、龙灯、采莲船、皮影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游艺形式及各种韵文、小词,配以新调,热情颂扬共产党、红军和苏维埃,歌唱革命斗争的胜利,讴歌工农翻身的幸福生活。峰口皮影剧社根据红军攻克峰口的战例,编写“打峰口”的剧本,受到观众好评。 每逢大的传统节日和县、区召开祝捷大会,都要组织盛大庆祝活动。一般有龙灯、龙舟、采莲船、舞狮等表演。特别是放河灯和提灯会,群众更喜爱。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洪湖苏区群众都要放河灯。河灯系彩纸扎成,形似荷花,灯中装油纸芯和传单,灯上写有标语口号,放灯时敲锣打鼓,唱起放灯歌。一盏盏河灯飘浮在水面上,顺风飘向白区,宣传党的主张,扩大苏区影响。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洪湖沿岸灯火一片,数千名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手提形似莲花、鱼虾、花蓝、金瓜、青蛙、镰刀斧头等花灯,灯上书写“热烈庆祝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等标语口号,有如灯的海洋。直到第二天清晨,方告结束。类似这样的提灯会,洪湖苏区中心市镇时有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