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荆楚往事

沙市古城遗址浅考

    □赵楚辉

    笔者所谓沙市古城遗址,一则是指古沙市土城遗址,一则是指古沙市城隍庙所在地的砖砌古城。

    沙市古土城即古沙市城垣。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曾几度兴废。现在仅存两处遗址。一处位于太师渊公园与烈士陵园东北部交界处。一处在沙市中山公园春秋阁到西大门一带。(春秋阁—卷雪楼—动物园后墙—晶威公馆后门—原塔儿桥处。笔者认为中山公园春秋阁南部的“蜈蚣岭”应是古土城的延伸部。)

    古沙市土城,西起宝塔湾马王庙(原沙市第一棉纺织厂西北角)附近连接荆江大堤,沿廖子河北行至刘公祠,据史书记载南宋淳熙十年(1189年),为防止金人入侵,“赵雄知江陵,以无险可恃筑此自固”(见明·雷思霈《荆州方舆书》),当为沙市最早修筑的土城。元末曾在此基础上加以增筑。清嘉庆二年(1797年),在白莲教川楚陕大起义期间,荆宜施道霍龙见强迫居民“设防以备”,再次修筑土城。当时以砖为女墙,滨江树木栅,并设置五门:西阜康门,西北迎禧门,北宝塔门,东北石闸门,东章台门,又东还有柳林门。並在孙叔傲墓东北之便河上置闸口雉堞。同治初年(约在1862年前后)又欲再加修筑。但未实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军阀徐源泉所部(笔者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2022年第三期《纵横》杂志第32面中见到:1935年6月徐源泉任国民党湘鄂川边“剿总”总司令,追剿北上长征的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惧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曾将塔儿桥至石闸门一段土城重加修筑,从塔儿桥经石闸门抵太师渊直至玉和坪江岸加筑雉堞,并在塔儿桥南侧宝塔门上加筑一座城楼。

    沙市古土城,西头起自宝塔湾马王庙附近与荆江大堤相连接,沿廖子河北行至刘公祠,然后折向南经迎禧门折向东,沿便河南岸经塔儿桥、石闸门至太师渊,又经章台门折向南穿越荆江大堤直抵玉和坪江边,全长4,474米,“高丈余,宽五尺至八尺不等”。“环列于本市之东、北、西三面,与南面江岸之大堤几合成一大圆形,而西北面土城之外复有便河一道,不啻天然城壕,形胜具备。虽不敢谓为金城汤池,而从此防守有据,全市市民可高枕无忧矣。”(引文见1936年出版之《市政汇刊》)

    据《宋史》记载,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南下,宋兵凭借此城,曾“与元兵相持既久”。可是,在1949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仅仅用7个小时就攻破了这座“形胜具备”“防守有据”的土城工事,解放了沙市。随着时代的前进,沙市土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早在1958年,市区就已扩至土城之外。为了沙市经济建设和城市交通的方便,时至今日,多半城墙已被夷平,全部城门均被拆除。除去上述两处遗址之外,余下只有迎禧门、石闸门、缺口子等土城地名了。

    笔者根据史料仔细研究和实地观察,感觉原觉楼街上的觉楼处的城隍庙地址处的砖砌城墙也应该是沙市古城的一部分。(此城墙一直保存于修沙隆达广场西部时才拆除)觉楼原本为沙市一处名胜,系一座三层西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1米,高18米,1930年为纪念北伐战争胜利,由当时的沙市商会出资兴建。因建在古沙市城西门之上,显得格外高耸(请注意古沙市城西门之上之说法),故而成为当年最为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堪称沙市一处名胜。1949年沙市解放之前,曾是国民党江陵县党部沙市区分部所在地。1949年沙市解放之初,曾在觉楼上安放过报警装置,故而被民众称之为“警钟楼”。后来被荆州电讯局将其用作载波室。最后改建为居民住宅。

    说到觉楼,不能不提到城隍庙,因其所在地正是城隍庙原址。《沙市志略》载:“城隍庙,元大德中(公元1292-1308年)建。《江陵志余》云:即沙市西门城,(这里又说沙市西门城)明杨淮有重修记”。《续修江陵县志》亦载:“沙市城,元江陵城也。故隍庙在焉,稚隍榛芜,仅存古意……”《沙市志略》又载:“城隍神座下相传有洞,潜通诸蛮。道光初,近居有坍墙者,下陷一窟,黝然莫测,大蝎蠕蠕千百,急封闭之,无他异”。此说虽不足为信,但在觉楼两侧墙上确有大石二方:一方刻有“八蛮洞口”四字,为乾隆年间荆南学使敬华南手笔,笔力苍劲。另有一方则刻有“六道关口”四字,为光绪初年邑人闵柏焦所书,遒劲可观。城隍庙神座前曾有一幅对朕云:作事怕人知,来这里卖善烧香,祇说生前能改过;居心求黙鉴,趁此时积义潜修,还期世道有公平。

    城隍庙侧原来尚有一望江亭(也称望江楼),《沙市志略》载:“望江亭,《志余》称在榷关前。今城隍庙侧有亭,为全市标准。乾隆年间重修,熊卜姜有记,云楚王故迹,未省何据。道光乙酉(公元1825年)因嘉庆丁丑(1817年)毁后重修。上祀吕祖。虽近圜阓、而地迥尘嚣,亦登览胜地。”城隍庙和望江亭组合成游客慕名来此处登览荆江风光的旅游胜地。因城市发展建设需要,这两处景点已被拆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